作為全國外貿的“壓艙石”,長三角外貿規模創歷史新高。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長三角地區進出口9.59萬億元,同比增長5.4%,占同期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7.3%,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
電動汽車、高端裝備等大幅增長
從品類看,機電產品繼續保持出口“主力軍”地位。
前7個月,長三角地區出口機電產品3.64萬億元,同比增長9.4%。電動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產品出口同比分別增長43.9%、10.2%、20.1%。
面對不確定性加劇的國際環境,三省一市的機電出口均強勢拉動了各自的出口增長。
前7個月江蘇省出口機電產品1.52萬億元,增長10.7%,拉動全省出口增長7.3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總值的69%。其中,電工器材、船舶出口分別增長21.3%、32.1%,“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7.1%,鋼材增長32.1%。
同期,安徽省出口機電產品2601.5億元,增長16.2%,占全省出口總值的71.3%。其中,汽車(含底盤)增長18.9%,出口量保持全國第1;出口筆記本電腦增長20.6%,家用電器增長5.8%。
與此同時,浙江省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7%,占全省出口46.8%,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14.5%。作為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寧波的出口額在浙江省內長期保持領先地位。其前7個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14.3%,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分別增長24%、28.2%、10.8%;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增長47.6%;工業機器人出口激增204.5%。
今年上半年,上海高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總值的25.2%。其中,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出口增長42%,占全國出口總值近4成;手術機器人出口增長3.9倍,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電動汽車出口在全國占比均超過10%。在52類中間品中,上海有41類實現增長,通信設備零部件、音視頻設備零部件、印刷電路等消費電子類中間品分別激增107.7%、59.5%、21.6%。自5月份轉正以來,上海的“新三樣”出口連續2個月同比增速超40%。6月份電動汽車出口增長55.5%,增速創近23個月最高,鋰電池出口增長28.9%。
民企“挑大梁”進一步凸顯
民營企業外貿“挑大梁”的影響力進一步凸顯。前7個月,長三角地區民營企業進出口5.35萬億元,同比增長9.5%,占進出口總值的55.8%,較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
以寧波為例,越來越多民營企業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主要引擎。前7個月,寧波民企進出口同比增長7.1%,拉動同期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5.4個百分點,占全市外貿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達到77.5%。
今年前7個月,安徽省民企進出口同比增長16.7%,占比為51.7%;外資同比增長18.1%,占比約24.8%。
同期,江蘇省民企進出口增長3%,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長1.4個百分點,占44.5%;外資增長5.4%,拉動增長2.6個百分點,占46.9%;國有企業增長17%,占8.6%。
對這些地區出口占比提升
面對關稅戰的挑戰,長三角區域多元穩定的經貿關系不斷拓展。
根據上海海關數據,前7個月,長三角地區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17.5%,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增長10.3%,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增長8.9%,對非洲國家增長15.2%。
其中,浙江對前兩大貿易市場歐盟、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9.4%、15.6%;對東盟、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16.1%、12.5%、12.7%、12.3%,占全省出口比重提升1.0、0.4、0.4、0.3個百分點。同期,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8.8%,占比57%。
安徽省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35.7%,占全省外貿總值的13.5%;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14.6%,占53.9%。作為其第一大貿易伙伴,安徽對歐盟進出口增長17.3%,占全省外貿總值的13.6%。
江蘇省對共建“一帶一路”進出口比重提升至近5成,同比增長10.2%,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速4.8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增長21.2%。
今年上半年,上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11.8%,占41.3%,對東盟、金磚成員國以及中東進出口分別增長10.9%、16.5%和21.5%。同時,對非美市場出口增長16.1%,增量為1170.2億元,有效對沖對美出口下降的214.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