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中國人民銀行8月15日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提出,要落實落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力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充裕。要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
今年上半年,央行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5月宣布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并在1個月內全部落地實施,有效提振信心、穩定預期。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較為明顯。
“政策舉措從中央銀行到金融體系再到實體經濟,其傳導效果是持續的,已實施政策的成效會進一步顯現。”有業內專家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下一步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關鍵還是抓好落實,對前期政策的傳導情況和實際效果要密切跟蹤,保持連續性,增強靈活性,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報告》分析了內外部經濟金融形勢,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動能總體偏弱,復蘇進程仍有不確定性。發達經濟體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物價能否持續回落仍有待觀察。美國關稅政策推升全球衰退風險,全球財政可持續性值得關注,金融市場波動可能加劇。
對于我國經濟運行,《報告》認為,隨著國民經濟循環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下半年保持穩定增長有堅實支撐。
《報告》提出,下一階段將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據《報告》分析,下半年物價水平溫和回升積極因素增多——近期中央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提振消費的宏觀調控思路也在逐步有效落地,這些方面對物價的合理回升將產生積極影響。
面對部分實體行業和銀行業出現的過度競爭,近期《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修訂后出臺,多家主流車企也集體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焦炭、玻璃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業內專家指出,隨著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將對我國促進產業鏈提質增效、企業經營和競爭行為更趨理性有序產生積極影響。
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需要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期表示,物價根本上還是由供需決定,提振物價需要各項宏觀政策發揮合力。
《報告》還提出,下一階段將推動金融支持消費政策落實落地,促進擴大高質量消費供給。
服務消費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消費和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報告》顯示,國際經驗表明,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將逐漸從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轉變。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中的服務消費占比低于50%,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報告》指出,發展服務消費面臨的突出問題是需求較強領域的服務消費供給不足。下一階段,金融政策將著重從供給側發力,并與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推動改善高品質服務消費供給。在具體施策上,保持流動性充裕,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營造有利于擴消費的金融環境。強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加大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