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指數普漲,創業板指盤中突破3100點。不過,個股表現分化,僅有1916只個股上漲,下跌個股居多。
板塊方面,電力設備板塊強勢領漲,而通信板塊則出現回調,領跌市場。整體來看,市場交易量能有所萎縮。
受訪人士表示,當前股市資金仍在積極尋找投資機會,市場信心和情緒維持在較高水平,市場賺錢效應有望延續。不過,通信及半導體等前期漲幅較高的品種,存在回調壓力。新能源、醫藥生物等板塊在經歷短期調整后,已具備結構性機會,尤其是那些有“困境反轉”邏輯的個股。
深市跑贏滬市
今日,滬指微跌0.26%報3860.5點,創業板收漲1.51%報3066.18點,深證成指收漲0.63%。科創50、滬深300、北證50均微漲。
交易量能出現縮量,日成交額降至2.3萬億元,相較于上個交易日的2.55萬億元有所減少。整體市場虧錢效應明顯,共計3375只個股收跌,跌停股11只;1916只個股收漲,漲停股81只。
電力設備板塊領漲,寧德時代收漲9.14%報354.7元/股,中一科技20cm漲停,中超控股、方正電機、洛凱股份、尚太科技、天賜材料漲停。傳媒、農林牧漁板塊漲近2%,汽車板塊掀起漲停潮,山子高科等12只相關個股漲停。
綜合、通信、國防軍工板塊領跌,有色金屬、紡織服飾、鋼鐵等板塊也下跌。
麒麟電池概念大漲,鈉離子電池、小米汽車、鋰礦概念、CRO等板塊也表現不錯。
Chiplet概念、英偉達概念、光通信模塊等下跌。
“今日市場出現分化且下跌個股居多,這是資本市場自我調節的正常現象,也是為長期牛市奠定基礎的必要過程。”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對記者分析,深市強于滬市,反映出資金對新興領域和政策導向行業的偏好。具體來看,電力設備受益于新能源轉型,農業符合糧食安全戰略,汽車受益于消費升級,這些板塊的上漲與國內政策導向和經濟發展重點緊密相關。而電子、通信、軍工等板塊的回調,更多是前期漲幅過大后的理性回調,是對過熱預期的修正。這種板塊輪動和分化是市場健康發展的標志,為資金提供了重新布局的機會。
注意科技股回調壓力
9月15日,創業板指盤中一度最高突破3100點。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在科技股持倉布局時需要注意哪些風險?接下來A股市場又將如何演繹?
鴻涵投資交易總監劉巖表示,當前市場成交量處于存量博弈狀態,通信及半導體等前期漲幅較高的品種已積累了一定漲幅。在缺乏增量資金的情況下,市場難以支撐指數持續強勢上行。不過,市場內部結構仍有較大機會,新能源、機器人等板塊近期表現活躍。隨著十一小長假臨近,近兩周資金獲利了結的意愿有所增強。如果本周末美國降息預期落地,從投資邏輯上看,將為國內財政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空間,處于中低位的周期品方向將更具性價比,投資者可關注這類品種的機會。
“當前投資者持倉布局需要注意以下風險:一是科技股短期交易擁擠度較高,存在回調壓力。二是市場風格可能向價值板塊平衡,若資金持續流出科技股,可能導致科技股調整時間延長。不過,市場在完成短期調整后,有望在政策與基本面的支撐下繼續上行,投資者可關注科技成長與價值板塊的輪動機會。”排排網財富研究總監劉有華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就新能源、醫藥生物等板塊而言,在經歷短期調整后,具備結構性機會,尤其是那些有“困境反轉”邏輯的個股。
“當前經濟基本面變化不大,A股仍呈現出流動性驅動的特征。隨著美國9月降息即將落地,同時年內降息3次的預期升溫,外資和機構進入A股的大趨勢仍在延續。”名禹資產認為,投資機會上,關注事件催化的的自主可控領域;關注美聯儲降息預期下的受益板塊,比如貴金屬、工業金屬等;關注其他有強產業趨勢的方向,如AI(人工智能)、機器人、創新藥、新消費、商業航天;關注周期迎來反轉的生豬板塊,前期漲幅相對溫和的新能源板塊,如儲能、鋰電、風電。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方磊持有樂觀態度,他表示,當前股市承接尚可,資金仍在積極尋找投資機會,市場信心和情緒仍處于較高水平,賺錢效應有望延續。中期視角下,股市向好趨勢依舊明晰。一是因為當前國內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經濟結構性轉型也在加快,經濟基本面不確定性風險較低。二是由于當前無風險利率下行,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降低,權益類資產的性價比依然較高。同時,當前資本市場改革注重投資者回報,這有助于改善投資者預期,從而有望促使場外資金持續入市。
“投資者應關注政策導向、經濟基本面變化,把握市場節奏,保持戰略定力,避免因左側交易形成的波動而干擾投資決策。”陳興文建議,在持倉布局上,需關注風險,尤其是科技股的回調周期。電子、通信、軍工等板塊受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影響較大。不過,這并不妨礙在新質生產力戰略發展的支撐下,這些板塊有望持續震蕩上行。
記者 朱燈花
文字編輯 陳偲
版面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