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算法協商,抓住了促進平臺企業管理規范化、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牛鼻子”,是工會推動構建“技術向善”的新型勞動關系的重要抓手,也是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網越織越密,不斷提升勞動者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
據9月12日《工人日報》報道,今年以來,全國工會以開展2025年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為抓手,重點推動平臺企業開展算法協商,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已有15家頭部平臺企業納入工作范圍,協商成果預計將覆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逾2000萬人。多家平臺算法協議明確了勞動報酬不低于當地小時最低工資、設立惡劣天氣補貼、逐步取消“超時扣款”等內容。在網約車行業,約定公開計價規則并降低抽成比例,全面升級防疲勞規則,推出異常訂單攔截、強制休息提醒等功能。
算法和勞動規則包括平臺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休息時間、工作強度、安全狀況等,涉及平臺勞動者的切身利益。開展平臺算法和勞動規則協商是回應平臺企業勞動者關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關鍵所在,是促進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通過開展算法和勞動規則協商并簽訂協議或者集體合同,讓勞動者有序參與平臺算法規則的調整、優化過程,提升算法透明度、優化改進算法,既維護了勞動者的核心權利,又保障了平臺企業的發展權益,同時積極回應了公眾呼聲。
近年來,有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受算法控制、勞動者與平臺企業權利義務不對等的報道時有出現,特別是平臺企業算法規則不透明、不公平引發爭議。目前,建立在傳統勞動關系基礎上的現行勞動法律體系,缺少對應的勞動法律規則約束平臺企業的勞動組織管理。在很多平臺企業建立的算法規則中,不僅平臺企業和勞動者之間權利義務的設定存在單向化,對勞動者明顯不利,而且算法規則不透明,勞動者難以精準預判和應對。一些平臺企業的算法沒有充分體現勞動者訴求,新就業形態領域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出現一些不利因素。
工會是“職工之家”。推動算法協商是各級工會進一步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具體體現,也是深化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之前,各級工會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采取了不少打基礎、強服務的措施。比如,強化源頭參與和制度供給,單獨或聯合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意見,為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管理確立基本規范;強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使其能夠得到工會大家庭的幫助;建設工會驛站、“司機之家”等職工服務陣地,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及時有效的維權服務;推動“新職傷”試點提質擴面,解除勞動者后顧之憂,等等。
當前,算法規則已經成為平臺企業掌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總開關”。促進平臺企業算法規則的制度化、透明化,不僅有利于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構建友好的就業環境,而且有利于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
一段時間以來,各級工會在全國總工會的指導下,積極推動平臺企業和勞動者開展算法和勞動規則協商,取得明顯成效——從約定公開計價規則、平臺抽成比例等方面,開展算法協商,保障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權;在算法中設定全面升級防疲勞機制、強制休息提醒功能、逐步取消“超時扣款”等,保障勞動者休息權;對勞動者呼聲較高的派單方式、時間預估、路線規劃等核心算法規則開展協商,保障勞動者的勞動安全。此外,多家平臺企業建立起與工會、勞動者的常態化協商制度,承諾定期召開算法協商會議、提前公示算法變動、建立勞動者訴求快速響應渠道,使勞動者逐步有序參與平臺算法規則的調整、優化過程。事實證明,推動算法協商,抓住了促進平臺企業管理規范化、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牛鼻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推動算法協商是工會推動構建“技術向善”的新型勞動關系的重要抓手,也是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網越織越密,不斷提升勞動者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期待各級工會深入總結推動算法協商的成熟經驗,在推動平臺企業實現算法透明化、公開化方面更進一步、更深一層,在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體現工會作為,在構建新就業形態領域和諧勞動關系制度體系方面作出工會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