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網絡水軍黑公關等亂象,迎來了監管重拳。
9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直指汽車行業長期存在的惡意抹黑、虛假宣傳等問題。
《通知》重點整治三方面問題:非法牟利、夸大和虛假宣傳、惡意詆毀攻擊。《通知》提到,汽車企業要深入開展自查,自覺抵制網絡水軍、“黑公關”“黑嘴”及“飯圈”粉絲等網絡亂象。要形成合力,持續凈化汽車行業網絡輿論環境。
9月13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文稱,此次六部門聯合行動為汽車行業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他呼吁網絡平臺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網絡水軍和黑嘴的甄別管控,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對于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網絡平臺數量多聲量大,在汽車等行業網絡營銷已成為趨勢,但也不免出現一些亂象。
一臺汽車擁有上萬個零部件,以及多種性能指標,存在較高門檻。不少自媒體和網紅并不具備相關背景,不免出現解讀失誤的情況。張翔認為,六部門聯合整治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十分有必要,可以約束相關行業博主和MCN,不要故意抹黑拉踩,保證觀點客觀中立,以免誤導消費者,并給車企造成不良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專項行動開始前夕,已有自媒體賬號敗訴,被判向車企道歉,并賠償200萬元。這是近期車企起訴自媒體單筆金額最大的判罰。
整治車圈黑水軍
汽車行業網絡環境問題引發廣泛關注。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報道了汽車領域存在的黑公關、黑水軍亂象。
央視節目指出,部分黑公關、黑水軍通過捏造事實、傳播虛假信息等手段,嚴重干擾了行業的健康發展,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黑水軍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策劃方下單、內容工廠批量生成黑稿,到賬號矩陣轉發、水軍刷評帶節奏,整個過程高度隱蔽且效率極高。某車企負責人透露,為應對這些謠言,企業每年需投入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專項費用,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
一些汽車自媒體公眾號打著“測評”的幌子,實則進行惡意拉踩。例如,某博主曾發布“小米汽車碰撞后車門打不開”的虛假視頻,造成惡劣影響。目前,該博主已被依法處理,其視頻賬號自2024年11月18日起停更至今。
節目中,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談到了自己對黑公關的看法。他表示,“公安部網安局之前破獲了一個黑公關產業團伙,23個人涉案資金兩億多元,和做黑公關比,做車豈不是很難嗎?”李斌自述,曾有黑公關十分囂張,“李斌,錢賠給你,你找我來拿。”在他看來,行業協會應該參與進來,給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好的輿論環境。
雷軍表示,造謠抹黑車企的手段高度相似,包括AI生成虛假內容、評論區辱罵車主、新車發布前通稿抹黑等,甚至有平臺對于相同內容正面負面不同引導的標題會有不同的流量呈現。他透露,小米法務部今年已取證數百個賬號,發起數十起訴訟,部分案件正在審理中,另有報警案件正在辦理。
在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的同日,廣汽集團開通“廣汽集團法務部”微博賬號,成為車企法務部面向社會公眾發聲的最新舉動。
對于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廣汽集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廣汽集團也遭遇了被有組織的網絡水軍惡意攻擊的情況,在網絡上監測到大量涉及廣汽及企業領導人的虛假、負面信息,煽動網民與廣汽的對立情緒。此次聯合行動意義重大,既能為汽車產業營造清朗公平的競爭環境,又能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廣汽集團方面透露,對于本次整治行動,廣汽將全力配合。去年,廣汽集團成立了網絡舉報中心并向社會公布了舉報郵箱,目前已經收集到數千條舉報線索,正在核實跟進處理。開通廣汽集團法務部微博賬號,一方面是接受社會對廣汽的監督,另一方面也將拿起法律武器,公開維護企業的權益,為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貢獻力量。
向“黑公關”亮劍
在六部門印發通知后,理想汽車、蔚來汽車、鴻蒙智行等多家企業接連發布聲明,披露遭受“黑公關”“網絡水軍”惡意抹黑的情況,以及相關處理進展。
理想汽車法務部通報稱,經調查發現,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13個MCN機構的332個賬號,通過搬運、洗稿、批量編造虛假信息等方式,惡意詆毀其產品質量及經營狀況。某科技中心和某設備有限公司控制的多個MCN機構,針對尚未上市的理想i6車型,捏造“投訴占線”“月銷量腰斬”“價格低廉”等不實信息,嚴重破壞市場環境。自媒體賬號“曹椿的電車”“大林子愛加電”等長期發布貶損內容,通過捏造事實誤導公眾。理想汽車已固定證據,將采取刑事報案、行政投訴、民事訴訟等手段追究法律責任。
蔚來汽車法務部同期發布消息,網絡賬號“2018護甲神龍”持有人相挺在近一年內發布數千條攻擊、詆毀蔚來及用戶的言論,法院一審判決其刪除侵權內容、公開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隨著蔚來全新ES8發布及樂道L90熱銷,疑似“黑公關”和水軍有組織地抹黑其產品。蔚來已監控并固定部分MCN機構信息,對部分賬號采取報警、訴訟等措施,今年以來已對數百個侵權賬號采取法律行動,涉及數百萬條違法侵權信息。
鴻蒙智行法務部也發布聲明,截至2025年9月10日,某文化傳媒公司旗下4個MCN機構的500余個賬號、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25個MCN機構的36個賬號,以及自媒體賬號“爵爺愛車愛生活”“玩車情報”“錢佳明VIP”等運營主體,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行政或民事責任。涉及賬號通過操縱“網絡水軍”、發布虛假信息等手段,惡意攻擊企業聲譽。
此外,深藍汽車、上汽MG品牌等也陸續跟進,公布了處理進展。可見,此類現象并非個別車企的遭遇,而是整個汽車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張翔表示,各家車企法務部正在以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利益。六部門聯合整治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十分有必要,可以約束相關行業博主和MCN,不要故意抹黑拉踩,保證觀點客觀中立,以免誤導消費者,并給車企造成不良影響。
比亞迪勝訴獲賠200萬
在各家車企紛紛對黑公關“亮劍”的同時,記者注意到,近期已有博主因為侵權向車企賠償200萬元。
9月2日,比亞迪法務部發文稱,自媒體“龍豬—集車”及其相關賬號因長期發布大量有關比亞迪的不實及侮辱詆毀信息,一審判決認定其構成侵權,判令被告:賠禮道歉、刪除侵權言論,并賠償比亞迪經濟損失等共計201.87萬元;二審維持原判。
近期,經法院強制執行,判賠金額201.87萬元已執行到賬,同時自媒體“龍豬—集車”及相關賬號的實控人向比亞迪予以書面致歉。該案件也是近期車企起訴自媒體侵權案件中,賠償金額較高、影響較大的案例之一。
對此,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林斐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第一千零二十五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此外,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五十九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互聯網等傳播渠道,以侮辱、誹謗等方式惡意侵害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格權益。
“比亞迪案中,自媒體‘龍豬—集車’及其相關賬號長期發布大量有關比亞迪的不實及侮辱詆毀信息,就屬于侵害名譽權。侵權人需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如果行為情節嚴重,造成車企重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市場秩序等,可能構成誹謗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等,需承擔刑事責任,面臨有期徒刑、拘役、罰金等刑罰。”
林斐然提到,將于2025年10月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規定,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或者指使他人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他強調:“部分網絡黑公關、黑水軍采用的惡意抹黑、編造虛假信息等手段,屆時還將違反該條款,面臨行政處罰。企業需要公平競爭環境。相關法規的出臺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避免不正當競爭對市場秩序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