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業的發展,是觀察中國經濟動向的重要窗口。9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24次向社會發布“中國企業500強”榜單。
榜單前10位的企業分別是:國家電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建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鐵路工程集團、京東集團。京東集團成為榜單前十中唯一的民營企業。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479.60億元,較2024年提升5.79億元。有15家營業收入超過萬億元,其中國家電網營業收入超過3萬億元,位居第一。
此外,千億規模企業數量顯著增長。2025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數量為267家,較上年增加14家,千億級企業占比達53.4%。
從區域來看,2025中國企業500強共分布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其中北京、浙江、廣東分列前三。
中國企聯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宏任表示,“十四五”以來,企業500強的地區分布更加均衡,東部地區入圍企業數量減少了9家,達到362家,中部地區入圍企業數量增加了12家,達到61家。
從歷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數據來看,入圍企業總體規模穩步增長,營收和資產總額不斷突破新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也在逐步提升。
15家企業營收超萬億
近年來,2025中國企業500強發展態勢向好向優,規模總量及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從規模總量方面來看,2025中國企業500強營收達110.15萬億元,較上年500強有所增加。500強企業的入圍門檻達479.60億元,資產總額為460.85萬億元,增長7.46%;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總額為4.71萬億元,增長4.39%;收入凈利潤率為4.27%,提高0.17個百分點。
朱宏任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國企業500強整體規模邁上新臺階,入圍門檻從392.36億元增長至479.60億元,提高了87.24億元;營收總額從89.83萬億元增長到110.15萬億元,增長22.62%;資產總額從343.58萬億元增長到460.85萬億元,增長34.13%。千億規模企業數量從222家增至267家,增加45家,其中15家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了萬億元。
在15家營收過萬億元的企業中,國家電網營業收入超過3萬億元,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建筑營收超2萬億元,分列前四位。五到十五位分別為:中國工商銀、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鐵路工程集團、京東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平安、中國鐵道建筑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
在朱宏任看來,盡管我國企業發展已經取得重大成就,以500強企業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大企業規模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是以世界一流、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標準來衡量,我國企業仍處在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的進程中,能夠占據國際產業領軍位置的企業亟待補充。
他表示:“面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受到沖擊的挑戰,我國企業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壓力。處于穩增長、轉方式、提質量攻堅階段的中國企業500強,要堅定走出大而不強的境地,需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扎實推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
研發強度八連升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共投入研發費用1.73萬億元;研發強度創下1.95%的新高,連續8年提升。
據朱宏任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國企業500強的研發投入增加了32.30%;平均研發強度提高了0.18個百分點,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共持有專利數增加了79.51萬件,增長54.89%;其中發明專利增加了44.5萬件,增長74.84%;發明專利占比達46.33%,提高5.28個百分點。
具體到企業來看,攜程以24.62%的研發強度位列第一,華為、中興通訊、網易、百度分別以20.84%、19.81%、16.64%、16.63%的研發強度分列第二到第五。研發強度前十名中,有五家企業來自通信設備制造業。
在企業研發費用方面,華為以1796.87億元位列第一。比亞迪、中國建筑、中國移動、中國石油分別以531.95億元、454.59億元、380.66億元、354.50億元的研發投入,列榜單第2到5位。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此前透露,2024年華為研發費用占全年收入的20%。近十年,華為研發累計投入12490億元。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讓華為在技術創新方面收獲頗豐,累計全球有效授權專利達15萬件。在通信、芯片、操作系統等領域,華為憑借大量研發投入實現了眾多技術突破。
榜單第二位的比亞迪也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從2011年至2024年14年間,比亞迪有13年的研發投入超過當年凈利潤。今年以來,推出全場景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并發布全球首個千伏兆瓦純電平臺,5分鐘即可補充400公里續航。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單純依靠工程技術的疊加和應用創新已難以支撐未來發展需要。比亞迪建立開展基礎研究機制,在鞏固現有技術優勢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投入,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變革中不斷產出創新。
500強企業數量北京最多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共分布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分布最多的五個地區依次是北京、浙江、廣東、山東和江蘇。
其中,北京市500強企業數量最多。入圍企業數前10名的省份分別為北京79家、浙江56家、廣東54家、山東52家、江蘇38家、上海31家、河北23家、福建20家、四川17家、湖北15家。
地區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區域長期的規劃。
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北京市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數字化轉型,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報告指出,在提升優勢產業發展能級方面,北京市將完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支持政策,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將推動集成電路重點項目產能爬坡,實施新一輪醫藥健康行動計劃,打造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進一步提升醫藥健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此外,北京市還將在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等領域推進一批重大工程,聚焦綠色能源等重點產業,謀劃打造一批新的萬億級產業集群,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結構方面,2025中國企業500強有39家新入圍或重新入圍企業。其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應鏈企業增加最多,共有6家新入圍企業。“十四五”以來,新能源設備制造、動力和儲能電池、通信設備及計算機制造、半導體及面板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入圍企業數量從23家增長至32家,增加了9家;房屋建筑、住宅地產等行業入圍企業數量從56家降低至32家,減少了24家。
朱宏任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過程,本質上是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
“今年500強的數據顯示,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先進制造業入圍企業數量顯著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的戰新業務收入和利潤貢獻均已超過40%。大企業正在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培育者和推動者。未來,大企業要緊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持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能源等領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從而引領整個產業體系的加速轉型升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