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投資者發現,多只基金產品在螞蟻、天天基金等第三方平臺顯示“暫停銷售”,但在招商銀行渠道開放申購,且費率不打折。這一現象將招行推上了“排他性銷售”的風口浪尖,引發了市場關于基金銷售渠道公平性與投資者選擇權的質疑。
“排他銷售在基金行業中屬于常見現象,尤其在銀行渠道主導的市場中?!币晃磺廊耸勘硎尽?/p>
不過,隨著9月5日監管層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規”),基金銷售費率改革加碼。業內人士認為,新規下,“排他性銷售”的生存空間變小,可能倒逼銀行、券商、三方等渠道通過服務創新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招行陷排他性銷售爭議
近期網上熱議銷售渠道的“排他性銷售”問題。
比如,投資人反映較多的華泰紫金價值甄選混合A(019800)和C(019801)在螞蟻財富平臺,明確標注“應管理人要求,為了保證基金平穩運作,維護持有人利益,該基金暫停申購”。天天基金也同樣標注“暫不銷售”。但該基金A份額卻在招行以1.5%的申購費率銷售,費率不打折,C份額在招行以0.6%的銷售服務費率銷售。
此外,投資者反映大成基金旗下產品“大成元辰招利債券”在天天基金、螞蟻財富等主流第三方平臺均無法購買,僅D份額(023966)招商銀行渠道獨家銷售,且認購費率未享受行業普遍的一折優惠,為0.42%。
不過,記者查詢發現,9月10日,該基金在招行APP上同樣顯示“暫不能申購”。事實上,基金D份額,通常為新增份額,申購門檻較高(如50萬元起),部分通過特定渠道銷售。
簡單來說,目前網上反映較多的招行具有“排他性”的2款基金,截至9月10日,在招行、螞蟻、天天等基金代銷“三巨頭”中,1只基金(華泰紫金價值甄選混合)是招行銷售,螞蟻和天天基金均不銷售;1只基金是“三巨頭”均暫停銷售。
那么,這種現象是否正常?
對于華泰紫金價值甄選混合、大成元辰招利債券僅在招行銷售,不在螞蟻和天天銷售的現象,格上基金研究員托合江認為,這種現象在行業中屬于不正常行為。
《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禁止排他性銷售行為,并強調銷售機構不得通過高費率或其他手段限制投資者的選擇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基金公司獲悉,部分基金在第三方平臺下架,背后其實是相關渠道“排他合作條件”導致的。并且基金公司若想讓產品進入渠道重點代銷名單,就得承諾“僅在該渠道銷售該份額”,不能在其他平臺提供折扣,不然就拿不到渠道支持。
以招商銀行為例,作為零售銀行的“龍頭”,擁有龐大客戶基礎和強大銷售能力。為了獲取招行的重點渠道支持(如進入“五星之選”名單),基金公司是否會接受“僅在招行銷售該份額”或“不在其他平臺提供折扣”的條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了招行最新一期“五星之選”7月(7月1日至7月31日)的18只基金名單,發現這些基金均在螞蟻基金有銷售,且在招行和螞蟻平臺上的申購費率保持一致。
上述“五星之選”中有2只基金——中歐價值回報A、博道成長智航股票A的申購費在招行和螞蟻平臺上均是1.5%。這種高費率在互聯網銷售平臺上很少見,一般是一折費率,即0.15%,或也涉及“不在其他平臺提供折扣”的條件。
其余16只“五星之選”基金的A類份額的申購費均是一折。其中,主動權益基金A份額的申購費率大多是0.15%,債券基金A份額的申購費率大多為0.08%。
總體來看,招行的“五星之選”與螞蟻申購費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基金公司的兩難選擇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基金銷售渠道的確存在排他性銷售的現象。
“排他性銷售在基金行業中屬于常見現象,尤其在銀行渠道主導的市場中。”一位渠道人士坦承。
為什么會發生排他性銷售?上述渠道人士指出,背后的原因是,“由于銀行具有網點優勢和大量客戶資源,基金公司為獲得銀行渠道支持,可能通過排他合作鎖定特定渠道以獲取銷售資源。”
對此,一位公募人士也表示,“基金銷售渠道確實有排他性銷售現象,主要是在傳統銀行渠道和互聯網渠道的銷售競爭中,集中表現為招行和螞蟻之爭?!?/p>
對此,有公募人士評價,這種排他性銷售現象不正常,但也可以理解。
“這種銀行渠道‘獨家+不降費’的現象有其合理性,因為在互聯網渠道端申購費都是一折,但在銀行渠道端申購費不打折,不打折的原因是銀行代銷的銷售鏈條長,中間包含財富顧問、銷售推介、客戶引導等環節和成本,而互聯網的銷售鏈條相對較短,是基民自主上平臺購買基金,中間成本相對銀行低?!鄙鲜龉既耸空f。
另一位公募人士也認同,“在排他銷售上,兩大‘巨頭’招行和螞蟻之間掐得比較厲害,三方和銀行一直都有一些這類排他性競爭,各自對費用都比較看重。”
那么,被站隊的基金公司如何“二選一”?
基金公司的難處在于,基金公司需要規模,不得不依賴大型銷售渠道發行基金。
“基金公司被迫‘二選一’時,沒有絕對性,不是說有的公司會選螞蟻,有的公司會選招行,不是這樣的,大家也要看不同的產品適配在哪個渠道,在哪個渠道銷售更有發展空間,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選擇更能賣出產品的渠道?!币晃换鹑耸勘硎?。
那么,面對招行的“二選一”,螞蟻如何應對?
業內人士反映,部分基金公司選擇了某產品在招行獨家銷售,最開始沒有什么問題,但后來發現,螞蟻也很強硬,給了相應基金公司產品一定的懲罰,比如限流之類。
申購費之爭
認/申購費是基金代銷渠道的一大收入來源,也是競爭激烈之地。
一位公募人士介紹,申購費基本歸代銷機構,所以打幾折是代銷機構自己決定。而銀行和三方(主要代表是互聯網平臺)作出了不同選擇。
由于互聯網平臺獲客成本和服務成本比較低,所以更加傾向A份額打1折或者主推沒有申購費的C份額。
銀行則作出了另一個選擇。
上述公募人士指出,銀行渠道大量代銷基金費率不打折,“從銀行視角看,銀行的運營成本更高,提供的服務更加精細化,所以他們自己認為申購費不打折是為服務付費,而且很多銀行從業人員覺得互聯網平臺打1折是低價惡性競爭。”
但是客戶并不認可銀行的這一邏輯,認為銀行服務并未體現出與高費率相匹配的價值。
“現在像京東金融直接對plus會員取消了申購費,壓根不想賺這個錢了,客戶當然會用腳投票。更何況不少銀行理財經理知識儲備較差,服務能力一般,更多是為了業績提成激勵去賣基金?!鄙鲜龉既耸空f。
總體上,從認/申購費各渠道收取費率看:第三方渠道由于競爭充分,通常采取1折甚至0.1折;券商渠道通常為4折;銀行渠道雖然部分也已開展折扣提升競爭力,但大多核心基金并未打折。
綜上所述,互聯網渠道(如螞蟻、天天)運營成本相對較低,傾向于通過打一折(比如0.15%)甚至免費來吸引客戶,靠規模效應和后續其他服務盈利。
而銀行渠道運營成本高(包含理財經理、客戶服務等),傾向于不打折或少打折,比如有的基金維持1.5%的高費率,以覆蓋成本并盈利。
不過,在互聯網平臺的一折費率壓力下,2020年以來,銀行也陸續推出代銷基金費率打折或優惠活動,部分股份制銀行對個別產品實施“1折起”費率優惠。2024年2月,招商銀行宣布代銷公募基金全面實施買入費率“1折起”。此后,包括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紛紛跟進,宣布了類似的費率下調方案。
“銀行目前仍是基金銷售的主力軍,但銀行后續在公募產品上的銷售會越來越弱,互聯網渠道是大勢所趨?!币晃还既耸空f。
一位公募人士建議,對于銀行渠道人員,應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加強服務意識。
“其實大家在一個起跑線上不是壞事,如果銀行理財經理更加專業,客戶還是愿意通過銀行買基金?!鄙鲜龉既耸空f。
新規下,未來會如何?
近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新規將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的認申購費率上限分別調降至0.8%、0.5%、0.3%,較此前普遍1.5%、1.2%、0.8%的水平大幅下調。
在新規下,基金“排他性銷售”還行得通嗎?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新規落地之后,排他銷售的生存空間變小,排他銷售現象肯定會有所改變。
業內人士指出,新規通過降低費率、規范收費模式等方式,直接壓縮銀行的利潤空間,迫使所有渠道在價格上趨向接近。
當費率差異不再像以前(比如1.5% vs 0.15%)那么巨大時,“排他性銷售”對投資者的傷害和吸引力都會減弱。渠道競爭也有望從單純的價格戰或資源壟斷,更多轉向服務和專業能力的比拼。
但也有基金人士指出,新規之后,盡管認申購的高費率情況會一定程度獲得緩解,但排他性銷售,“其實是兩大平臺之間的私怨,在短期之內很難消?!薄?/p>
同時,新規倒逼渠道轉型。一位代銷渠道人士表示,目前銀行、券商、三方的申購費存在差異,主要是源于歷史的定價策略。未來新規可能推動費率統一化或差異化發展,倒逼銀行、券商、三方等渠道通過服務創新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比如買方投顧,比如差異化的創新服務,通過更便捷的操作流程來吸引客戶和提升客戶黏性,彌補盈利的壓力。
托合江指出,新規下,申購費率大幅下調、客戶維護費減少、直銷平臺分流等新情況將對銀行和第三方產生較大沖擊。建議通過差異化服務,加強投顧服務,來提升競爭力。